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:董鹏
涨破70美元!国际油价“拐点”近了,这些商品都要涨?警惕原油输入性通胀潮
新冠疫情暴发后,国际油价一度跌至负值,为此OPEC成员及联盟中的非OPEC国家持续减产,进而推动油价的逐步回归。
如今,伴随着全球库存回归正常水平,供需关系的“拐点”已经越来越近。
6月1日(当地时间),国际油价大涨,其中与国内原油期货走势相关性最高的Brent原油盘中涨至71.34美元/桶,创近两年新高。
国际油价突破的背后是,供给端OPEC+确定扩产对市场带来的信心。OPEC+周二表示,同意继续放松对石油生产的限制,继5、6月份原油日产量上调之后,将7月份原油日产量再增加84.1万桶,并预计今年晚些时候石油需求将迅速增加。
而从库存数据的变化上看,目前已经恢复到了疫情暴发前的常态。IEA(国际能源署)数据显示,至今年3月,OECD(经合组织)石油库存下降2500万桶至29.5亿桶,至五年中枢水平。
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,在全球新冠疫情整体上得到有效控制后,国际原油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消失,甚至不排除后续出现供小于求的可能,对此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下半年供给可能出现缺口的预判。
若后续油价出现超预期式上涨,并考虑到其中下游行业数量众多,亦可能会对国内市场带来新一轮的“输入性通胀”风险。
从供应过剩到供需平衡
国际油价的价格运行机制,要较其他大宗商品更为复杂,但是最为核心的仍然是供求关系。
如2020年疫情初期,油价跌至负值期间,全球油罐面临“爆库”风险时,OPEC+曾通过创纪录的产量削减计划进行应对。
“2021年5月,OPEC+减产联盟中,OPEC国家的执行比例高达124%,这主要得益于沙特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/天。联盟中的非OPEC国家减产执行比例也达到了90%。”天风证券指出。
伴随着前期大规模减产的持续,国际油价逐步反弹。
至6月2日,Brent原油主力08合约最高已经升至71.34美元/桶,而在2020年底时其结算价尚不过51.35美元/桶。
先看供给端,此前影响油价运行的重要变量美国页岩油,由于自身资本开支相对保守,生产商尚未出现大规模增产动作,整体产量供给弹性较低,所以OPEC+对国际原油市场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也要强于页岩油放量阶段。
而从OPEC+的最新表态来看,该组织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前期减产,转为增产。该组织同意继5、6月份原油日产量上调之后,将7月份原油日产量再增加84.1万桶。
在增产消息发布后,Brent原油价格仍然突破70美元,侧面也反映出了市场未来对需求端好转的预期,即便OPEC+转为增产,但是其供应也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端的增长。
为市场各方赋予信心的基础是,全球最大世界消费国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以及欧美等国疫苗的大范围接种,将逐步带动终端需求的好转。
尽管印度疫情对当地需求带来巨大冲击,但是按照IEA的预计,美国、中国和欧洲的石油需求将“强劲”复苏,石油供应过剩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。
此外,IEA还预计,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在一年内恢复至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。
实际上,在OPEC+确认7月增产计划前,该OPEC+联合技术委员会已经给出预判,石油需求将在下半年每天增加600万桶。
到7月底,全球石油库存将低于上述2015-2019年期间的五年平均水平;今年9月至12月期间,原油库存将每天至少减少200万桶。
此外,来自流动性层面的支撑短期内也不会消失,虽然近期美国通胀水平上升较快,但是目前仍然处于讨论阶段,真正实施尚需时日。
多重因素支撑下,国际油价的上行趋势难以改变。
“超级周期”遐想浮出
油价的上涨相对确定,关键是持续性和高度的问题无法预判。
不过,考虑伦铜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创出历史新高,以及国际油价曾经达到过147.5美元/桶的高度、当前70美元/桶的潜在上涨空间,难免引发市场有关“超级周期”的遐想。
回顾历史,上一轮的原油的超级周期为2000年至2008年。其间,Brent原油从不足30元美元一路飙升超过140美元。
对于这轮上涨行情的支撑因素,或者是上涨的必要条件,中信期货将其归结为“强需求、弱供给、弱美元,三者缺一不可”。
围绕这三个条件来看,现阶段及中长期支撑无法与十年前上涨行情相比。
首先是需求,受疫情影响,全球经济恢复尚需时日。虽然油品需求有所回升,但是部分原油需求的修复较为艰难,短期内难以达成,需求回归边际走弱。
长期来看,受碳中和政策的钳制,以交通出行为首的原油需求将逐步被新能源替代,油品需求上行动能不足。
其次是供给,在页岩油回归节奏过慢的现状下,后页岩油革命时代,OPEC首次不用面临“囚徒困境”;目前,OPEC拥有着史无前例的储备产能,总计愈700万桶/天,远胜当前供需缺口。
在这一大背景下,OPEC将会执行“增产保额”的政策,即OPEC会以逐步释放产能的方式抑制油价的大幅上涨,进而达到延缓页岩油回归的目的。此外,近期伊朗原油产能的潜在释放同样昭示着本次原油供给并不弱。
再次是美元,长期而言,在“大基建”等刺激计划下,美国经济有望转好,进而带动美元指数的缓慢上行。
基于上述基础条件的判断,中信期货认为,本轮油价上涨主要是暂时的供需错配所致,短期内,随着疫情转好以及出行旺季的到来,油价或有阶段性突破的可能。
但是放到中长期,随着OPEC逐步释放产能、页岩油的逐渐回归以及潜在的伊朗产能的释放,原油市场将重回平衡状态。
当然,上述预判也只是结合市场现状作出的合理性预判,未来国际油价的波动仍然面临着OPEC减产协议的执行,以及新冠疫情反复、碳中和推进等诸多变量的影响。
其中,任何一个变量未达预期,都有可能对原油市场的供需产生改变,进而导致国际油价的超预期式上涨或下跌。
油价加速上涨冲击值得警惕
国际油价中长期能否重返100美元高位尚难确定,但是包括上述中信期货在内的机构仍然看好油价的短期上涨。
若后期Brent站稳70美元后,同样不能排除后期上涨加速的可能。
落实到国内市场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,油价如果接下来出现过快上涨,则可能对国内炼化等中下游企业成本产生抬升作用。
需要指出的是,今年海外铁矿石便曾引发国内钢材价格的快速上行,国常会也已经连续三次聚焦大宗商品涨价,强调“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”。
随后,国内“自主定价”特点明显的黑色系商品,于5月中旬开始出现系统性回落。
相比之下,原油为典型的“国际定价”品种。虽然自国内INE原油期货上市后,国内在该领域话语权得以增强,但是当前国际油价基准价仍然以WTI原油和Brent原油为主,INE原油更多是反映亚太地区需求,尚难左右全球油价波动。
此外,原油所涉及产业链众多,下游细分子行业数百个,覆盖行业范围远远大于铁矿石,所以国际油价潜在的上涨风险同样需要引起警惕。
落实到企业经营层面,则需要相关产业链企业提前作出防范和准备。历史数据也显示,在高油价期间,国内部分炼化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了明显冲击。
2010年至2011年4月,Brent原油从80美元/桶最高涨破120美元/桶,此后一直到2014年9月始终维持100美元/桶以上运行。
其间,荣盛石化第一大主营产品PTA毛利率逐年下滑,从2010年的20.52%降至2011年的13.01%,再到2014年的1.34%。
直至2014年下半年油价迅速回落至60美元/桶以下,该公司PTA产品毛利率方才触底回升。恒逸石化同期的聚酯产品利润率变化,也保持了类似的变动趋势。
就目前市场环境来看,国际油价已经累积了较为可观的涨幅,只是部分国内中下游化工品因自身供需关系问题,尚未出现过于明显上涨。
以聚酯行业为例,若后期国际油价进一步抬升,将对中下游产品成本端构成有力支撑,后期若叠加需求端补库存等推动,下游化工品将出现新一轮上涨。
成本压力逐级传导,要密切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终端消费品价格跟随调整,进而引发新一轮的输入性通胀。